跌倒坠床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问题,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,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等。患者常有步态不稳、肌力减退、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,这些症状都增加了跌倒的风险。跌倒坠床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,延长住院时间,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。
\n跌倒损伤严重程度分级
\n0级:无伤害。
\nI级: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治疗与观察即可的伤害程度,如皮肤擦伤、软组织挫伤以及不需外科缝合处理的皮肤小裂伤。
\nⅡ级:需要采用缝合、外固定等医疗措施的伤害程度,如关节扭伤、软组织撕裂伤、挫伤等。
\nⅢ级: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及其他科会诊等医疗措施的伤害程度,如骨、关节损伤,意识丧失,精神或躯体状态改变等。
\nⅣ级:死亡。
\n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跌倒?
\n1.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。
\n2.有跌倒病史者。
\n3.有贫血、营养不良、虚弱、头晕者。
\n4.高血压控制不稳定者。
\n5.有意识障碍、失去定向感者。
\n6.有步态不稳者、肢体功能障碍者。
\n7.服用利尿药、泻药、镇静药、降压药的老人。
\n8.视力、听力较差,缺少照顾者。
\n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跌倒?
\n1.起床时: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,血压、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,易令人产生头晕、头痛、眼花、胸闷等症状。此时如果急着起身活动,摔倒风险大大增加。
\n2.洗澡时:浴室湿滑,老人行动力下降,洗澡难免用时更长。温度逐渐升高会导致血管收缩、出汗增多,造成缺氧、头晕、目眩等症状。
\n3.起夜时: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,容易短时间头晕,而夜间光线昏暗,老人视力差,极易摔伤。
\n4.接电话时:很多老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振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,急着去接听,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。
\n5.上下车时:拥挤的公交车很容易让老人摔倒,所以老人最好不要挤公交。腿脚不灵活的老人应配备拐杖,尽量选择有家人陪伴时或人少时出行,避开交通高峰期。
\n6.坐扶梯时:老人的平衡能力差,即使扶着扶手,也可能站立不稳。所以尽量选择乘直梯,如果只能选扶梯,应保持双脚等肩、分开站立的姿势。
\n住院跌倒的防范措施
\n1.患者入院后,护士会进行跌倒评估。倘若您的床头卡标注有“防坠床,防跌倒”,这意味着您属于跌倒的高风险人群,需要有家属在身旁陪伴。
\n2.在床上休息时记得拉上床档。
\n3.下床活动需遵循“起床三部曲”。
\n4.病房卫生间内设有紧急按钮,若遇到紧急情况,请及时按下按钮呼叫护士。
\n5.在病房走廊活动时,请靠近扶手行走。
\n6.增强防跌倒意识:认识到跌倒的危险性,时刻保持警惕。
\n7.遵循医嘱:如有行动不便等情况,按医嘱使用辅助器具或寻求帮助。
\n8.穿着合适:请穿着尺码合适的衣裤鞋袜,穿防滑鞋,避免地下有水滑倒。
\n9.注意行动安全:行动时缓慢、稳定,避免匆忙,保持光线明亮,夜间请开启床头灯或地灯,方便行动。
\n10.保持身体平衡:如感觉头晕、乏力等不适时,及时坐下或卧床休息。
\n患者家属需要做什么?
\n1.密切关注:陪伴身旁,随时留意患者的状态和行动。
\n2.协助活动:在患者起身、行走、如厕时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;活动障碍、昏迷、视力下降等无法自我照顾的病人,协助进行生活护理。
\n3.整理环境:保持病房环境整洁,无障碍物,地面干燥,生活用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。
\n4.提醒患者:随时提醒患者注意防跌倒的事项。
\n5.加强沟通: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,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风险,做好跌倒风险提醒,共同做好预防工作。(资讯)
\n原标题:小心跌倒,预防为主
牛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费用-顶级配资平台-山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